中国近代以来妇女参政三个历史时期研究综述

来源: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8年09月28日 19:10

周晓惠

[摘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将中国近代关于妇女参政的研究分为启蒙兴起时期、高峰发展时期、发展延续期三个历史时期,梳理了这三个阶段妇女参政的研究情况,归纳总结各时期较有代表性的研究观点及成果并提出一些粗浅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妇女参政;历史时期;综述

妇女政治参与,对于国家政治生活来说,是一个重要方面,反映了妇女在政治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加快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和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马克思1871年4月17日在致路德维希·库格曼的信中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每个了解一点历史的人都知道,没有妇女的酵素就不可能有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的进步就可以用女性(丑的也包括在内)的社会地位来精确地衡量。”[1]人类自存在以来,就是社会的动物,“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人便成了“天生的政治动物”。[3]这些都说明了妇女参政影响着社会的进步,研究妇女参政问题,对国家发展,人类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妇女参政的内涵

妇女参政是我国政治民主化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妇女参政的概念,在学术界上有多种说法。但是,目前关于妇女参政的概念还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全国妇联李静之在妇女参政定义上认为:“参政是一个过程,是妇女以权利主体的身份采取一定的方式方法,通过一定的运行机制对国家和社会管理监督产生影响。”[4]陈振明则将政治参与定义为“公民试图影响政府决策的非职业行为。”[5]可见概念上虽然说法不一,但是其说法基本都趋于相同。最终的目的都是通过妇女从政和执政,在马克思主义妇女发展观的指导下,有利于女性群体解放,以致全人类解放。

二、近现代中国妇女参政的三个时期

近代妇女史与社会史的其他内容相比,是开展比较早的研究课题。近年来,随着妇女理论研究蓬勃发展,关于妇女参政的讨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然而,30多年来,学术界在妇女参政的时期划分还没有明确统一,通常只是根据不同方式将妇女参政进行划分。本文按照时间序列法,将近现代中国妇女参政运动大致分为以下三个时期:

(一)启蒙兴起时期(新中国成立以前)

一般认为维新派是最早提出妇女参政。这一阶段的研究,集中在妇女解放运动的启蒙,在妇女参政方面的研究缺乏对相关因素的系统分析,也缺乏对研究对象的历史与现实的总体性把握。不少学者将新中国成立作为分界点,把妇女参政运动的兴起期定在维新变法到民国初年。

据邓耀荣考证,我国近代走出闺阁而步入社会参与报刊活动的第一位知识女性是康同薇。[6]她是资产阶级康有为的女儿,1897年参与了《知新报》的撰写工作。之后跟随康有为到上海创办了第一份中国女性报刊——《女学报》。《女学报》成为最初传播女性参政的第一个思想武器。当时少数资产阶级妇女在西方进步思潮的影响下萌发了参政意识,她们纷纷在《女学报》上发表《男女平等说》等文章,要求有权“联名上书,直陈所见”。[7]不过,这时的诉求只停留在让少数贵妇参与政事。李黎明着重于辛亥革命时期参与政治运动的女性人物的研究,他认为个别宏观性研究缺少严谨的论证和充分的史料依据,另有若干微观性研究,又很少个案支撑。需要在个案研究增加新意和个性。[8]

姜卫玲把这一时期的妇女参政兴起期细分为三个阶段:维新变法时期、辛亥革命时期、民国初年时期。[9]将《女学报》的发展作为妇女参政运动的起点。她认为,借助报刊媒介,新型知识女性作为一个群体登上了社会大舞台,发出了女性自己的声音。[10]

闵杰则把这一时期的妇女参政兴起阶段分为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三个时期[11],还将这一时期的妇女运动的书籍进行了归总,有“刘巨才出版的重要著作《中国妇女运动史(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妇女运动史1840—1921》重要的地方妇运史有《上海妇女运动史:1919—1949》,以及其他城市例如天津、重庆等地的妇运史专著。成套的妇运史资料也有多部,此外,藏健、董乃强主编的《近百年中国妇女论著总目提要》是一部重要的工具书。”[12]

高莉娟认为,从新中国成立前后,对于妇女参政的研究特点争议较多,大多为妇女参政的现实问题,处于一个浅层研究阶段,研究方法主要以描述性的归纳方法。她将兴起时期的成果形式归为《中国妇女报》、《现代妇女》、《中国妇女》等,主要定位在女性读者的刊物,还有这一时期一百多篇的相关研讨会论文上。[13]

有的学者认为在这一时期没有一部专门关于妇女参政的书籍,仅仅有妇女参政问题的文章散见于一些关于妇女问题的论著中。师凤莲认为“金一的《女界钟》和王家俭的《民初的女子参政运动》,将民初妇女参政运动的发生,直接归因于清末女子教育的茁长。”[14]

在兴起时期的很多有关妇女参政的发展情况,大多零散体现在研究妇女解放运动的史料当中。尽管当时很少以妇女为主体的大规模的历史运动,但中国妇女的参政地位具有历史意义的升华。

(二)高峰发展时期(1949年—1995年)

新中国成立后常见的关于妇女运动史料通常有,向警予的《中国最近妇女运动》和《国民会议与妇女》、邓颖超的《中国妇女运动文献资料汇编》(1927—1949)、《毛泽东主席论妇女》等。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妇女参政在历史上迎来了一个短暂的春天。1949年召开的政协第一次会议上,就有69名女性参与,占代表总数的10.4%。[15]孙畅认为,妇女在社会上的角色应得到重新的定位,体现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妇女参政的地位水平。中国以宪法的形式保障了妇女政治参与权利的正常实施,也用政策保护妇女参政的人数比例。并且专门针对妇女开设培训班,不断培养和提高妇女参政意识和能力,积极引导妇女参与政治决策和管理。[16]高莉娟认为研究妇女参政的高峰期在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召开以后,大会给中国妇女提供了重大机遇,这一时期的研究不再是描述性的总结研究,而是多方面、多层次多视觉的反思妇女参政问题。[17]

1、国内政治运动对妇女参政研究的影响。从1957年—1975年,“反右”斗争的扩大化、人民公社运动、“文化大革命”这些运动都使女性参政的发展有重挫性的打击。妇女参政的个体性运动趋向性转变为集体性群众运动,1964年毛泽东称“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男同志能办到的事情,女同志也能办得到”,这句话不仅变成了“文化大革命”的标语之一,也成为推动中国男女平等的动力之一。[18]这一期间提出的有利于妇女参政发展的标语、信息,在后来的十年“文革”里被歪曲成为以牺牲女性特征为发展代价。致使全国人大的工作从1964年到1975年出现了10年的空白。全国政协及民主党派机关、各地的妇联等组织也被迫停止工作,制度化的政治参与渠道完全中断,女性主要以动员式的群众运动方式参与政治生活。

2、改革开放后的妇女参政研究。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带领人民拨乱反正,并根据新情况制定了新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广大妇女的社会参与意识不断增强,积极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政治权利。[19]妇女参政又重新有了新发展。

1995年9月,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学术界将这次会议定义为国内妇女参政的高峰发展期的标志性会议。周娟、高莉娟等认为在这次妇女大会召开前,国内针对妇女参政方面的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这段时间主要的研究热点集中在妇女参政的状况、妇女参政的内涵、女干部成才的特殊规律的问题。对妇女参政问题的研究更加全面。但是这仅仅停留在表层次的研究,还缺乏对妇女参政道路上突破性的理论研究和没有形成一支高素质的研究队伍。

虽然在这一期间,妇女参政不仅在意识上而且在行动上也有了飞跃性的进步,但是还需要作出更大的改变,不能只停留在国内的研究,需要结合更多国外学者的观点进行对比。杜美玲等认为在召开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以后对妇女参政的研究才开始走向国际化,这一期间的缺点是国外女性、妇女参政的资料仍比较少,做中外比较的研究更少。

师凤莲也认为1993年—1995年期间,关于妇女参政有多部专著问世。她总结如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理论室的《妇女参政导论》、李光炎的《女性领导论》和《女性领导成长论》、王行娟的《中国妇女参政的行动》、叶忠海的《中国女领导人成才和开发研究》等。1995年世界妇女代表大会期间,我国的“妇女参政”论坛成功举行,研究者们获益匪浅。[20]

(三)发展延续期(新世纪以来)

中国妇女参政地位在这个时期有所提高,但中国妇女参政的水平远低于国外发达国家。很多学者认为继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召开以后,中国妇女参政研究进入一个发展的延续期。出现了很多以中国妇女参政问题与其它国家进行对比的文献。周娟、高莉娟等对这段时期的历史、社会、心理、管理、人才等不同学科进行分类总结,不同学科里运用不同的维度进行分析,如历史学学者对不同时期的妇女参政进行了描述,以时间为线索,为妇女参政勾勒出了一个整体框架;社会学学者以不同的角色细分为社会、婚姻、家庭等角度,着重研究妇女参政的优势及制约因素以及如何提高妇女的参政水平、女干部成才的特殊规律等问题;心理学学者运用心理学分析妇女参政的具体优势和制约因素、女干部成才的特殊规律、女干部的能力建设等问题;管理学和人才学则着重如何选拔培养女干部、如何加强女干部的自身能力建设、如何提高女性的参政水平等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何琼提出了在妇女参政的道路上虽然有着快速的发展,但在国际上中国妇女参政的人数比例从1994年到2002年是呈下降趋势,这也说明了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党与政府与人民当中开始出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相适应的矛盾,也证明了社会在不断进步和发展。蒋美华等着重于女性角色变迁的研究,她认为社会应该给予女性更多的社会关注和社会支持,为女性创造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总体来说,这段时期关于妇女运动的论文数量不少,但与国外相比,在妇女参政方面专题研究、专著却仍然不多见。李银河的《女性权力的崛起》、《新中国妇女参政的足迹》;欧阳洁的《女性与社会权力系统》是专业书籍的代表作。[21]在妇女参政的研究发展来看,迎来的这一延续发展时期,已经突破过去从描述性的总结归纳,到多元化、多层次研究上升到未来发展意义上。

三、研究总结与建议

近代中国妇女参政时期划分为三个历史阶段,以新中国成立作为分界,运用时间顺序法,按照妇女参政的时间顺序,梳理这三个阶段妇女参政的研究情况,归纳总结了各时期较有代表性的研究观点及成果。

当今女性参政问题已成为当代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对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不仅对于妇女地位的提高有促进作用,更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妇女问题理论的研究空间。从最初的描述性归纳到后期的多元化研究到更细化分析的研究方法来看,不难发现妇女参政问题离不开实践,妇女参政的情况与现象越来越受到马克思主义研究者的重视,但是对这一专题的研究需要更深入地进行。归结起来,应在以下几方面进一步研究并改进:

(1)研究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有学者认为造成妇女参政阻碍因素是社会经济制约、角色冲突、妇女参政历史短暂和妇女心理弱势造成等。应多研究如何从阻碍因素有效地转化为促进社会进步生产力,比如在社会文化、资源分配不均、社会经济制约、妇女自身弱势的心理,更多的是人们从观点上造成的社会文化价值观所影响,如何利用传统文化观念将妇女参政的效益相融合,将它们合理转化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角色冲突大多数为人体生物机能所决定,这样的冲突才能维持社会发展的平衡,应该将角色差异正确研究分析,用之于实践。学术界应从这些总结起来的问题再扩大其深度和广度的研究,挖掘出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2)应组建专业团队。目前专门研究妇女参政的学术团队还不是特别多,需建立起更多的有关妇女参政专题的交流学术平台,让有兴趣的学者方便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在高校和科研院所设立专门的研究机构,让妇女参政问题得以长久、稳定、专业地深入研究。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