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本钱,的确太高了

来源:虎嗅网 2018年09月12日 17:17

题图:2010 年,上海图书馆。作者:余晟。

我之前写过不少关于读书的文章,可是从读者反应来看,怎么读书最快、最有功率、最有作用,好像始终是值得评论的论题。

这也难怪,咱们从小 " 读书 " 读到大,听过的教导大多是 " 好好读书 "、" 仔细读书 ",就是没有 " 怎样读书 "。所以小时候虽然遇到过很屡次 " 会读书 " 的 " 他人家的孩子 ",也只能对 " 他人家的孩子 " 干瞪眼。

现在我现已理解," 会读书 " 这回事真不是天分,而是人人都能够经过训练掌握的本事。可是,为什么还有许多人问我 " 怎样读书功率高 "," 怎样读书比较快 " 之类的问题呢?我重复考虑,无论是依照天分仍是潜力,他们好像都不应该问这样的问题。

我想来想去,定论只需一个:读书的本钱的确很高。高到许多正本不应该对读书有问题的人,都舍不得花那么大价值去读书,所以才会有这些问题。你能够细心去看看,情愿花时刻读书的人,一般不那么纠结于 " 怎样读书功率高 "。" 怎样读书功率高 " 背面的潜台词往往是这样:我怎样读书,才干 " 少投入,多获益 " 呢。

" 少投入,多获益 " 自身是没错的,但 " 少 " 有 " 少 " 的尺度,最少你要承受读书是一项本钱昂扬的活动,情愿承受价值,有一定量的根底投入。别着急现在就矢口不移 " 我承当得起 ",下面从三方面列举了读书的本钱,看完再衡量衡量不迟。

榜首,读书要花钱

" 书价都这么贵了 ",这是许多人的感叹,也是许多人不读书的理由—— " 不读书 " 或许并非那么直接,而是变成 " 去找电子版 " 或许 " 去借 ",一朝一夕,就给忘记了,总归是没读。

最近几年书价涨了许多,许多人都说买不起买不起了。的确,一本三四百页的书,曾经一般在二三十块钱,现在动不动五六十块,七八十乃至超越一百块的书也随处可见。跟曾经比,价格翻一番是最少的。

可是想想咱们平常的花费,一顿饭几十块钱,一场电影几十块钱,抑郁了所以去爆买花上几百上千块钱,好像也很常见。相比之下,一本书几十块钱的书真实不算贵。之所以觉得 " 贵 ",大约是潜意识里被之前太廉价的书价给 " 锚定 " 了。

我一度也觉得书很贵,但我现在现已不太在乎书价了,对什么书有爱好,能买到就买,不在乎价格。这并不是由于我 " 有钱 ",而是由于我在 " 打开爆买 " 一段时刻之后发现,书再贵也花不了多少钱。

吃顿饭、看场电影,钱花完了都没啥担负。买几本书回来,不看还占不少地方呢。假如房子是租的,搬迁时就更费事,所以底子不敢买太多书。再者说,看书看得再快,只需不是靠看书吃饭,一个月能看个四五本就很了不得了。就算几十块钱一本书,四五本书才多少钱?

现在大陆书价上涨," 顺带 " 让曾经高不可攀的港台图书、英文图书都显得亲民了。港台图书每本挨近一百块,英文书一两百块,好像都不难承受了。也不要以为这很贵,实话说,三四百页的英文图书,我得看个把月呢。这样一算,单价上去了,总价却是降低了的。

更何况,现在许多书都有电子版,我就常备 Kindle,每天早上必刷亚马逊我国的 " 今天特价书 ",我的 Kindle 里超越八成的书都是 " 今天特价 " 买到的。据我调查,新书上市往往会做一天特价,卖了一段时刻之后(大约判别不会严重影响纸书出售了)又会做一天特价。掌握这两个时刻,能够搂到不少好书——对了,我均匀一个月在 Kindle 上花 200 元左右,也不算多吧。淘宝上不时会有 Kindle 读书卡呈现,相当于书价还能够打七折八折,更实惠了。

依照我的经历,读书的确很花钱。可是假如你能抑制 " 囤积 " 的愿望,假如你能脱节 " 买了书就等于增长了常识 " 的梦想,假如你能坚持自己挑书的眼光,那就别省钱,看上哪本买哪本。只不过要记住,买了就要看,最少一大半的书是买了应当看的。坚持一个月,看看你能花掉多少钱?

第二,读书要花时刻

许多现代人都知道,时刻就是金钱,时刻比金钱更名贵。一本书买来就要几十块钱,还要抽十几个乃至几十个小时来读完,支付更多了。所以,要么囤积起来自欺其然地说 " 横竖现已买了,今后渐渐看 ",要么爽性连买也懒得买了,由于花不起那时刻。

这种说法看起来挺有道理,现代人日子的确很忙。可是转过头去,你又听到无数人说:抖音太好玩了,一刷底子停不下来,两三个小时就过去了 …… 搭档谈天,说 " 昨夜刷抖音刷了三小时 " 好像很正常," 昨夜看了两小时书 " 就惊为异类。看来,我们不是 " 没时刻 " 读书,而是 " 没时刻读书 "。

读书的确很花时刻,与抖音那种 " 饲料供养 " 不同,读书要求你自动吸收,就更需求花时刻进入状态,花时刻沉溺其间,花时刻考虑。看抖音三小时的疲惫程度,可能还比不上仔细看书一小时的疲惫程度,从这个意义上说,花时刻读书的确更可贵。所以,我一般把读书的时刻分两类:固定时刻和碎片时刻。

固定时刻读书,就把读书当成每天的例行功课,抽出固定的时刻段来读书。现在我们都很忙,我一般挑选迟早的时刻来读书。早上六点醒来读半个小时左右,晚上假如小朋友睡得早,十点半到十一点半还能够看会儿书。可能一开始会觉得很费事,但坚持一段时刻,习惯成自然,就不会觉得别扭了。做不到反而不自在——睡觉之前回忆一整天,作业之外好像再无收成,心里挺不结壮。

碎片时刻读书,是应对 " 日子碎片化 " 的好办法。我有两台 Kindle,一台 Oasis 2 在家,一台 PaperWhite 3 随身带着。现在绝大多数人在地铁里、公交车上都在刷手机,我留心过我们的手机屏幕,大多是在看微博、朋友圈、抖音之类,换句话说,其实没什么 " 正事 ",仅仅消磨时刻。这些时刻我都会用来看书,尤其是看不需求太多严厉考虑,又能够敏捷进入状态的书。

最近我看完了扶霞写的《鱼翅与花椒》(一起强烈推荐这本书),就是归于那种 " 随意看几段就能够找到感觉 " 的书,很合适碎片化阅览。曾经我就事排队总觉得心烦,由于无所事事,又浪费了时刻,现在拿着 Kindle 就安心了许多,前次去体检发现人不少,成果体检完,一本小书也看完了。

第三,读书要多与人沟通

读书当然很好,但信任许多人也听说过 " 读死书、死读书 "、" 两脚书橱 " 之类的说法——读书多了,并不必定是功德。为什么会呈现 " 读死书,死读书 "、" 两脚书橱 " 之类的说法呢?我以为,原因在于读书时纯粹是单向吸收,短少沟通。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场景:读完书记住了一些道理,兴冲冲和人一说,成果被人驳得遍体鳞伤;遇到一本好书,兴冲冲读完,和人一说,才发现这本书的观念早已过期;遇到一本好书,用心读完,与他人聊起,才发现人家相同看完这本书,但人家记住的是更有价值的点,收成比自己大得多 ……

以上场景当然让人懊丧尴尬,但反过来想想,假如仅仅简略读完,而不好人沟通,防止尴尬的价值就是:自己把过错观念当成了宝物,把过期的书当成了宝物,把不重要的内容当成了宝物 …… 两相比较,与其错认了宝物,拿芝麻当令箭过一辈子,仍是丢点体面、让人纠正更好点。

当然有人会说孤单,身边没有这样的朋友,怎么沟通?其实这不是问题,现在网络现已这么兴旺了,只需你情愿花时刻,必定能够找到一起感爱好的朋友。或许,你也能够像我这样写,把自己的收成和感触同享出来嘛。读者当然不会一味说好,有弹有赞才是常态。但每一条不同的定见和主张,都意味着你能从现已读过的书里发现一种新的可能,或许打开一条新的触角,伸向不知道的国际。这样的功德,何乐而不为呢?

并且,读完书与人沟通还有实际的优点。据我的经历,假如你买一本书,仔细读完,然后写一篇文章,所得的欣赏八成能够再买几本书。前一段我在亚马逊我国花 140 元买了本硬皮版(只需这个版别)的《Never Lost Again》,把前半本书的内容浓缩在《Keyhole,Google Maps 前传》里,榜首天的欣赏就现已超越书价的三倍了。

在虎嗅的转载下面还有人留言问:上哪去找这些资源?估量我的答案要让这位读者绝望了。我英文阅览其实不快,充其量一个月也只能看一两本这样的书,所以遇到这种书,与其满国际寻觅资源,还要承受各种内容和格局过错,反而不如直接上亚马逊买:中亚买纸质,美亚买 Kindle,都便利得很。

假如一个人能坚持每个月买价值 150 块钱的(正派)书,读完价值 100 块的书,为价值 50 块的书和朋友评论或许写读书笔记,如此坚持一年," 有意思水平 " 的增量,肯定远远大于简略配上个几千块包包。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