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群众观及其现实意义探析

来源:世纪桥 2018年11月02日 19:20

刘妍

摘要:毛泽东的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贯穿于毛泽东思想的全部内容,是构成毛泽东思想的基础和灵魂。它经历了一个萌芽、形成、成熟和丰富的不断发展的过程。本文分别从三个方面简要分析毛泽东群众观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以及毛泽东群众观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毛泽东;群众观;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D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5)04-0021-02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决定用一年半的时间在全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群众观是毛泽东群众观的理论核心,主要在中国的具体实践中形成的。只有重新学习毛泽东群众观,才能够让广大党员干部深入理解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毛泽东群众观的主要内容

(一)人民是创造世界历史的真正动力

毛泽东在《唯心主义历史观的破产》中曾经指出,世界上所有的事物当中,只有人是最宝贵的,世界上的奇迹都是由人类创造出来的。只有人民群众才是真英雄,也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的主宰者,才是推动历史车轮的发动机。

毛泽东认为,在封建时期的经济形式主要是农业生产,因而只有农民和手工业者才是创造财富和文化的基本阶级。并且曾经明确指出战争的胜负是取决于人民的,人民战争的主体乃是人民群众,一切的兵力都来自于人民群众。战争胜利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由于人民群众给部队提供了新能量,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障。正义的战争代表了广大人民的利益,只有人民以最大的热情支持革命,才能够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在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更能够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创造出的社会财富对社会变革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人民群众才是推动世界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只有依靠群众、得心于群众才是走向胜利的不二法门。

(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党的基本路线是群众路线,人民群众根本路线的内容包括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毛泽东首先强调的是群众路线的出发点便是一切为了群众,而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群众是无论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还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新中国成立之后,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逐步实现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工作,并且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毛泽东指出,一切干部无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党员和干部的言论和行动都要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一切依靠群众是实现群众路线的关键所在。由于群众的创造力量是无穷尽的,因此就要坚定地相信人民群众,依靠群众。所谓的依靠群众,就是充分的发挥群众的创造性和积极性,要努力为实现自身的利益而奋斗。相信群众能够真正解放自己,尊重群众的革命首创精神和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性。各级干部和党员都要虚心向群众学习,汲取群众的智慧,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只有真正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依靠群众,才能够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克服任何困难。

(三)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贯彻群众路线的根本途径。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也就是说,作为领导者在具体的实践当中要向群众学习,学习群众的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了解群众所想,制定出正确的方针政策,才能够带领群众进行有效实践。“从群众中来”就是要对群众进行调查,从而了解群众的心声,制定出更符合群众利益的方针政策。“到群众中去”就是将具体的指导方针政策贯彻到人民群众中去,将具体的理论转变为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从而能够更好地完成党在各时期的目标和任务。

二、毛泽东群众观的特点

(一)人民群众的主体性

人民群众的主体性是毛泽东群众观的特点之一。人民群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力量源泉,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成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党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毛泽东群众观形成的依据是对传统儒家民本思想的扬弃和创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哲学思想。毛泽东批判地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民本思想,主要强调的是人民群众的主体性,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改革转型期间的今天都不能够忽视了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因此,要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要意识到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必须依靠群众,带领人民群众共同奋斗。

(二)人民群众的价值性

毛泽东群众观的特点之一是人民群众的价值性。在五四运动之后,毛泽东就已经意识到人民群众是拯救中国的决定性力量,只有发挥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价值才能够真正拯救中国于水火之中。在抗日战争时期,面临粮食短缺、物质匮乏以及军事力量对比悬殊的困境,但是党同人民群众保持了密切的联系,紧紧依靠群众才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

人民群众是力量的源泉,只有深入群众、深入实际,集中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经验,才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既要向群众进行调查,听取群众的意见,又要回到群众中去,运用实践对理论进行验证、丰富和发展。人民群众的价值性在于人民是智慧力量的源泉,人民群众能够对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三)人民群众的教育性

人民群众的教育性在于人民群众的智慧能够教育广大党员,能够让党将群众的智慧聚集起来,从而制定科学和民主的方针政策,从而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尽的,因而可以通过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来保持党的先进性。“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就要树立正确的态度,虚心向群众学习和请教,学习群众的经验,了解群众的想法,采取正确的方法,才能形成客观正确的政策、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为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提供理论基础。然后正确的方针政策才能够带领群众进行正确的实践活动,提高实践的有效性。因而,可以说向群众学习,再到群众中去实践,是一个无限循环的过程,既能够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又能够保持党的先进性。

三、毛泽东群众观的现实意义

毛泽东群众观不仅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初期、新中国成立时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对当今社会的发展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 学习毛泽东的群众观有助于加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克服党内的消极腐败现象,永立于不败之地。学习毛泽东的群众观有利于树立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观,从而有利于克服党内存在的“四风”现象。尤其是在改革开放的转型期间,党内逐步出现了“四风”现象,其本质原因就是在于党内部分人脱离了人民群众,没有把群众放在心上,低估了人民群众在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因此,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更要牢固树立正确的群众观,以人民的群众的利益为最根本的利益,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学习毛泽东的群众观对于加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克服党内的消极腐败现象,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目标有着深远的意义。

第二,学习毛泽东的群众观有助于党的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毛泽东的群众观强调始终重视党群关系,保持党同群众的密切联系,这是党的生命之源,是我们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改进工作方式和领导方法最重要的基础就是要做到情为民所系。要学习和运用民主的手段和说服手段来化解各种社会矛盾,把握群众的思想观念,听取人民群众的心声,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只有这样制定出来的党的决策、路线方针才能够更科学、更民主。然后正确的方针政策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实践,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第三,学习毛泽东的群众观有助于利于正确引导并教育群众,提高群众的思想觉悟,团结群众,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中国共产党首先要做好工农阶级的工作,结合新生的阶层从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始终重视党群关系、保持党同群众的密切联系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巨大的政治优势。在改革的转型期间更要做到情为民所系,改进党的工作方法,提高党的领导水平。首先,继续坚持群众路线,疏通党同群众联系的渠道,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最根本利益。其次,各级党员干部要起好模范带头作用。在新时期的今天,广大党员干部更要继续发挥革命年代时期的模范带头作用,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从而为广大人民群众树立榜样,正确引导群众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再次,要加强党基层的作风建设。由于基层干部可以直接与人民群众接触,若不能够以身作则贯彻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原则,就很难在群众面前树立威信,甚至不能够教育好广大人民群众。因此,毛泽东的群众观对于加强基层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以求真务实之风落实党的各项政策,正确引导群众,提高群众的思想觉悟,进一步加强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结语

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学习毛泽东的群众观对于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制定科学民主的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以及团结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密切党同群众的联系,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孙斌.论毛泽东群众观中民本思想的理论渊源、逻辑超越及当代价值[J].求实,2013,(9).

[2]李云霞.试论毛泽东群众观的启示和现实意义——继承和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J].管理学家,2013,(14).

[3]汪青松.毛泽东的群众观与群众路线工作法的当代意义[J].江淮论坛,2014,(3).

[4]贾龙.毛泽东的群众观及其对当代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启示[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4,(11).

[责任编辑:褚永慧]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