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路线的发展理路及其政治伦理启示

来源:世纪桥 2018年10月30日 17:57

张喜彬

摘要:群众路线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对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创新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化进程中的重大成果。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雄辩地证明,群众路线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根本宗旨和价值追求;是党执政的最牢固根基;是中共党员保持先进性纯洁性的本质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群众路线;发展理路;政治伦理;启示

为了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在全党上下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其目的是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并提高新形势下党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因此,准确把握群众路线的发展理路,分析其政治伦理启示,有利于更加明确群众路线的重大意义和在实践中克服脱离群众的弊病。

一、群众路线的发展理路

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它是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发挥出了重要作用。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并成为无产阶级政党即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共产党宣言》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时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1](P.262)党的一大的纲领和党的二大至六大的党章中都没有关于群众工作和群众路线的明确表述。但是从党领导的革命实践来看,群众路线的问题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初创的时候就已经提出,并开始孕育和产生。如1927年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充分估计了农民群众对中国革命的重要作用:“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2](P.12)并且首次提出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和尊重群众的思想。这些思想有力地指导了大革命战争,并促使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毛泽东认为,要实现工农武装割据必须具备几个条件:“一有很好的群众;二有很好的党;三有相当力量的红军;四有便利于作战的地势;五有足够给养的经济力。”[2](P.13)可见,在大革命时期,群众路线思想已经有了初步萌芽。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于1938年5月在《论持久战》中提出“兵民是胜利之本”的著名论断,在《整顿党的作风》中详细论述了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在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于1943年6月起草了《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的决定,在这个决定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2](P.790)在七大上《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又对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作了比较详细的阐述,这标志着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萌芽初步形成。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又强调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要紧紧依靠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由此,“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思想逐渐发展成熟,并为党的群众路线进一步得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邓小平进一步将群众路线概括为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方面,党的全部任务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帮助人民群众争取和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另一方面,党的领导工作能否保持正确,取决于其工作方法是否是“从群众中来”和“到群众中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任务艰巨形势复杂。邓小平指出“在长期革命战争中,我们在正确的政治方向指导下,从分析实际情况出发,发扬革命和拚命精神,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精神,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己精神,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精神,坚持革命乐观主义、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搞社会主义建设,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大力发扬这些精神。”[3](P.367)

2000年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从全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如何适应新形势的角度出发,全面的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总结概括了党七十多年的历史经验,即:党始终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可以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赋予了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新境界,它是继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之后,中国共产党人又一伟大理论成果,同时也是对群众路线另一层面的理论表达。

在中共十七大上,科学发展观被写入党章;在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正式将科学发展观列入党的指导思想,如新的《党章》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胡锦涛指出,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4](P. 12)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就是在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就是在为人民谋福利。这正是群众路线在新时期党的理论中的集中体现。

2012年11月25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指出:“人民群众是我们的力量源泉。我们深深知道,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每个人的工作时间是有限的,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责任重于泰山,事业任重道远。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5]可见,群众路线是党执政理念的传家宝,是历届领导核心始终常抓不懈的方向盘,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金钥匙。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实践雄辩地证明,建立新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每一步都离不开群众路线。

二、群众路线的政治伦理启示

(一)群众路线是党根本宗旨和价值追求的集中体现

群众路线的本质就是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体现了中共党员整体价值诉求。1921年党的一大提出:“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援助工人阶级。”1922年党的二大提出:“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人民群众里面去”。1925年党的四大提出:“如果不发动农民起来斗争,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和中国革命的成功是不可能取得的”。1928年党的六大提出:“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党的中心工作是“夺取广大工农兵群众”。1945年党的七大把群众路线写入党纲和党章。党的七大之后,群众路线被广泛熟悉,并在各项工作中得到了普遍运用。可见,群众路线从党成立之初就蕴含着重大意义,是党保持鲜活生命力的力量源泉。

(二)群众路线是党执政的最牢固根基

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能否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见证者和创造者,党是实现人民群众利益的工具。历史表明,贯彻群众路线是党得到人民拥护、爱戴和支持的重要法宝。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的选择和人民的选择。“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发出的时代强音。“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三个为”具体概括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和基本执政规律,它既是党建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也是党治国理政的关键和核心。

(三)群众路线是中共党员保持先进性纯洁性的本质要求

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正如《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决定了这个阶级的先锋队的先进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在任何时候都必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的品质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从党的一大到十八大,中国共产党走过了激荡的91年。在这期间,中国共产党承担起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历史重托,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核心力量。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然而,新时期党要始终保持清正廉洁,必须要经受住各种消极腐败现象的考验。反腐倡廉工作不仅仅是一个法律问题,更是事关党和国家命运最严峻的问题。提高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深入贯彻群众路线是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不二法门。

(四)群众路线是党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因此,只有继续贯彻群众路线,才能制定实现中国梦的科学方针政策;只有始终贯彻群众路线,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只有坚持贯彻群众路线,才能凝聚实现中国梦的力量源泉。历史地看,近代中国不同阶级为了实现民族复兴之路而进行了诸多探索,但都没有开辟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只有中国共产党真正带领着全国人民,踏上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国共产党是在经历千辛万苦的磨难中逐步探索出了群众路线理论。事实证明,只有更加深入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才能保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具有最坚实的群众基础。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72.

[2]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91.

[3]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1994.

[4]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C].十七大以来重要   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5]新华社.习近平等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EB/OL]http://news.xinhuanet.com/18cpcnc/2012-11/15/c_113697411.htm,2012-11-15.

[责任编辑:褚永慧]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