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实思考

来源:世纪桥 2018年10月25日 09:49

张彦秋

摘要: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自古以来,教师就被认为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培养年青一代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这一职业被称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同时教师职业也是备受关注和争议的职业,特别是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世纪末和二十一世纪以来,教师的专业化问题逐渐成为教育界和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将从教师专业化的内涵、我国高校教师专业化存在的问题以及我国高校教师专业化途径几方面探讨我国高校教师的专业化问题。

关键词:教师;专业化;发展

一、教师专业化的内涵

探讨我国高校教师的专业化问题首,先要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教师专业化的内涵。

(一)要正确认识和理解教师专业化的内涵,必须首先清楚、明确地区分“职业”和“专业”这两个相关概念

职业, 是指根据人们参加社会劳动的性质、内容、形式等标准划分的社会劳动者群体,也就是人们借以谋生、赚取金钱的工作。在社会学领域,常常将职业分为普通职业和专门职业即专业,对于专业, 理论界的观点不同。社会学家卡· 桑德斯认为: 专业是指一群人从事一种需要专门技术的职业,这种职业需要特殊的智力来培养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专门性的社会服务。近代西方哲学家怀特海认为:“专业是一种行业, 其活动有理论的基础、科学的研究,可以验证,并且能从理论分析与科学验证中积累知识来促进这个行业的活动。”而教育界人士则认为,专业“是通过特殊的教育或训练掌握了业经证实的认识(科学或高深的知识),具有一定的基础理论的特殊技能,从而按照来自特定的大多数公民自发表达出的具体要求, 从事具体的服务、工作, 借以为全社会利益效力的职业”。

从上述定义中可以看出,尽管不同领域学者对“专业”的理解存在一定差异,但总体而言,大家普遍认为专业是具备高度的专门知识及相关特性的,它有别于一般的职业。其主要特点为:(1)专业人员具有系统而全面的专业理论和实践知识基础,而不仅仅只是某种技术训练;(2)专业人员在其专业范围内,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判断和决策能力;(3)严格的专业选拔与有效的专业训练;(4)专业本身具有发展性。

(二)要正确认识和理解教师专业化的内涵,就要厘清“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专业化”的概念

就宽泛的意义而言,“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专业化”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均隐含着加强教师的专业性,区别不大。但事实上,它们并不是同一概念。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体教学成熟化、技能化的过程,主要强调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的提高。教师专业化则是指教师职业专业化以及教师专业地位的获得。主要强调的是教师群体的、外在的专业提升。此外,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学实践的过程、教师成长的阶梯。而教师专业化则是一种教育制度的体现、一种教育改革的趋向。教师专业发展是主体化的教师专业化,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以教师个体在专业领域内的自我为核心,以教师个体的经验反思为媒介,不断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

(三)教师专业化的内涵

通过以上的分析, 结合国内外已有的关于教师专业化标准的研究,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步习得教育专业的技术知识与技能并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教育工作者的过程。它包含双层意义:既指教师个体通过职前培养,从一名新手逐渐成长为具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的成熟教师及其可持续的专业发展过程,也指教师职业整体从非专业职业、准专业职业向专业性质进步的过程。它包括以下几个基本含义:

第一,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

第二,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

第三,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

第四,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二、我国教师专业化的目标

(一)专业知识成熟度

专业知识是专业的基本要素。教育专业知识的第一个重要方面是正确先进的教育理念,是对教师职业的正确理解。没有与时代进步要求相适应的先进理念,不能成为一名现代意义上的教师。教师专业知识的第二个重要方面是关于教学的知识,即关于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知识和技能。这是教育学、教学法的专门知识,涉及到与教育教学相关的法律、心理、社会、伦理、组织管理、现代信息技术等知识领域。

(二)专业制度成熟度

专业制度的建立是确保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保证。根据世界教师专业化的基本经验,教师专业制度主要包括如下内容:教师资格制度,该制度通常包括教师入职资格制度、教师再认证制度和教师资格等级制度。我国目前的教师资格制度主要是入职资格制度。

(三)专业精神水平

专业精神的强弱是体现一个专业成熟程度的社会心理和伦理标准,是制度要求的心理内化。作为教师的专业精神有三项基本内容:一是专业责任感(爱护和尊重每一位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二是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三是终身发展的意识。

三、我国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问题

(一)高校教师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的不足

新中国成立后, 我国仿照前苏联建立独立师范教育体系,专门培养教师师资,当前,这种师资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对高校教师教育的要求,也与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相距甚远。一方面, 在我国高校教师中,除了公共课和部分基础课教师毕业于师范类院校,大部分基础和专业课教师均来源于非师范类院校,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学理论和方法的培训,即使参加职前培训,也大都流于形式。另一方面, 一些高校教师的职后进修、培训,也多是去各类综合性大学, 其进修、培训目标过多强调理论知识而忽视教学实践能力。虽提高了专业知识水平,但缺少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的熏陶,对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知之甚少。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