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的解禁市值,A股怎样应对?

来源:中国经济信息 2018年01月05日 01:40

A股市值三天跌去4万亿

[解禁,历来都是悬在股价上的一把“利剑”。由于解禁之后的抛售压力造成的个股闪崩也不胜枚举。]

2017年,沪深市场限售股解禁量合计解禁市值为29464.29亿元,接近3万亿大关,创4年来新高。其中,11月解禁压力就已经扑面而来,之后,未来3个月限售股解禁市值规模更是高达逾万亿元。

大盘能否扛得住

进入11月下旬之后,延续了近一年的“蓝筹行情”遭遇阻力。11月23日,上证综指创下2.29%的年内最大单日跌幅。“A股第一高价股”贵州茅台重挫近4%,一批备受市场追捧的“白马股”集体深幅回调。

在市场对调整原因的众说纷纭之中,“新一轮解禁潮来袭”成为最受关注的理由之一。

近期,上海银行就再度提醒市场,新股解禁威力有多大。11月16日,上海银行正式解禁29.26亿股、即37.49%股权,直接引发上海银行当日跌停,且在次日跌出14.04元的历史最低价。至此,包括上海银行在内,两市已有32只股跌破上市首日收盘价。

更重要的是,解禁的影响还未结束,相关数据显示,自2017年6月以来解禁规模不断扩大,解禁股数从122.15亿股爬升至9月的315.6亿股,解禁市值从1514.86亿元攀升至3104.1亿元。但从12月开始,解禁规模将陡增,12月解禁规模将达到3804.56亿元,2018年1月解禁压力将创新高达4626.4亿元,为近两年来单月解禁规模最高。据此测算,未来三个月内A股限售股解禁总规模高达万亿元之巨。

如此高比例的解禁股,加剧了投资者对于解禁潮的担忧。

事实上,上海银行并非今年以来唯一遭遇解禁“重击”的上市公司。在此之前,无锡银行、第一创业也在首发限售股解禁日上演过跌停。而甘肃电投、新联电子、雪人股份、科远股份四家公司则在定向增发限售股解禁当天被砸至跌停。

前海开源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因为11月下旬的调整力度比较大,特别是很多前期走势比较强劲的白马股,遭获利回吐资金的压力出现回调,有的甚至回调了30%。”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2月29日将迎来解禁市值最大的国信证券,按照正常的一年和三年锁定期计算,随着上市三年即将到来,国信证券将有28亿股首发原始股在2017年12月29日迎来锁定期解禁,按照12月1日公司收盘价12.16元/股计算,当日解禁市值达340亿元。其实,按照实际情况,国信证券的解禁市值要比上述说的数字大,因为公司上一批锁定期届满的股东两年补充承诺也已经到期,将开始解禁。

如何应对万亿解禁潮?

这种背景下,媒体纷纷向市场吹起“暖风”,认为限售股解禁流通并不等于实际减持;表示解禁规模不等于可减持规模,可减持规模也不等于实际减持规模;并提醒投资者,“解禁潮”、“减持潮”形成的条件并不具备,投资者无需过度恐慌。

来自星石投资的观点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内解禁的股份主要来源于2015年至2017年的再融资和IPO,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股份处于亏损状态,其减持动力并不强劲。

部分机构判断“影响有限”的另一个理由来自于政策面。2017年5月,证监会发布减持新规,沪深交易所随即同步出台减持行为实施细则。其中,上交所规定:大股东减持或特定股东减持采取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的,在任意连续90日内减持股份总数不得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1%;采取大宗交易方式的,在任意连续90日内减持股份的总数不得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2%。

大股东减持节奏“可控”,在上交所近期提供的一系列数据中获得印证。据统计,减持新规实施以来至10月末,滬市上市公司股东累计减持73.3亿股,总金额763亿元,7.3亿元的日均减持金额较新规前大幅减少了23%。

其中,新规对比例及锁定期要求的设置令大宗交易减持金额显著降低,“过桥”减持漏洞被基本封堵。针对董监高的预披露要求及“虚拟任期制度”,也使得“辞职减持”状况明显改观。

与此同时,此前引发市场质疑的“清仓式”减持行为受到新规的有力约束。上交所数据显示,新规实施5个多月中沪市上市公司大股东减持金额为77.58亿元,占大股东、董监高及特定股东总减持金额的比例仅为约一成,日均减持金额则较2015年峰值大幅下降逾七成。

多家机构认为,基于限售股减持动力不强、政策规范减持节奏等原因,限售股解禁对市场整体影响不大。

不过,整体影响有限并不意味着个体压力可以忽略不计。星石投资表示,若部分个股解禁收益较高、解禁规模较大或解禁占流通股本的比例较高,则可能面临短期流动性冲击。

除了解禁市值、解禁股东数量、解禁收益等指标外,解禁股东类型也与解禁可能造成的冲击密切相关。相对而言,追加承诺限售股东、股权激励限售股东,以及国资背景的大股东或特定股东减持意愿较低。

与之相比,财务投资者的减持动力较为强劲。特别是若限售股解禁后股价出现持续下跌,即使面临减持负收益,部分财务投资者为减少亏损仍会选择以“不计成本”的方式尽快套现。对于此类解禁个股,投资者需适当规避。

事实上,作为监管者更需要正视限售股解禁潮的到来,这事关股市稳定发展。虽然,解禁规模不等于可减持规模,但解禁股数量庞大也必然会带来减持规模的增加,而这些解禁股最终需要由二级市场投资者买单,这是股市铁律。

总体而言,解禁并不意味着减持,何况现在减持也受到了约束。但是,解禁潮的来袭,还是源于过去庞大的定增再融资以及IPO扩容,这意味着现在的市场要为过去的放纵买单。另外,从长远来看,减持新规虽然抑制了大股东减持的节奏和规模,但不能消除他们减持的意愿和冲动。减持也成了一件细水长流的事情。投资者对于解禁、减持的担忧恐怕也会长期存在。endprint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