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的家电仍可再战,现在的家电差了什么?

来源:网络 2018年02月24日 08:35

过年前,爷爷家的老冰箱终于退役了,在勤勤恳恳工作了20年之后。退役的原因是修理师傅告知那个损坏的压缩机已经停产了,与这台冰箱同时代的、以现在的眼光看来十分笨拙的大彩电还在履行着自己的使命。尽管20年前家电产品技术落后、设计粗糙,但必须得承认它们很耐用。

十几年前买的电视,质量杠杠的

这台十几年前购买的创维彩电,现在还可以正常播放。在那个娱乐资源还比较匮乏的年代,一台电视往往承载了许多人的美好回忆。

如今的电视越做越大、越做越薄,分辨率也从2K到4K再到8K,技术越来越先进,外观越来越靓丽,然而耐用性和质量却不进反退,下面这位网友就饱受其苦,想退货都退不成。

冰箱、空调二十年不退役

合肥某网友wttb1家里的国产冰箱经过整整二十年的职业生涯之后才宣布退役。而现在很多冰箱用了几年就出现问题,维修后制冷效果大不如前,有时候坏了之后选择维修,发现维修费用都快赶上买一台新的了。

到底怎么了?

这样的现象在每个人身边或多或少都出现过,这也不禁让人产生一个疑问:科技越来越先进,家电为什么反而没10年、20年前的耐用?

不可否认,新家电产品拥有酷炫的外观、强大的功能以及出色的用户体验,但随之而来的“空调爆炸、液晶电视花屏、冰箱制冷故障”等等问题层出不穷,近年来家电产品的不耐用被许多用户所诟病(合肥市消保委2017年投诉数据显示,家用电子电器类占投诉总量的29.10%)。

(1)进口?品质为本?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电冰箱、彩电等家用电器还是稀罕物品,甚至对不少家庭来说是奢侈品,家里添置了一台彩电可能都会吸引来街坊邻居的围观。

这一切的原因,是那个年代我们国家技术体系的落后。那时,家电厂商大都是直接采用国外的流水线,连外观设计都照搬,大大小小的零配件全靠进口 。这些来自美国、日本的零配件,质量往往都很过硬。那个时候市场竞争也没有现在激烈,厂家多数以品质为本,给消费者的是最好的产品选择。

反观当下,随着中国工业基础的完善和技术水平的提升,绝大部分零配件已经实现国产化,电视、洗衣机、电冰箱早已走进千家万户,家电厂商也越来越多,在这个大背景下,为了追求销量打价格战、压缩生产成本,作为噱头的华而不实的功能越来越多,某些厂商却忽略了本该放在首位的品质。

(2)因为昂贵,所以爱惜

小的时候,触碰家电时听的最多的总是“小心点,别弄坏了”,这完全可以理解,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全国职工的月平均工资不足100元,同期流行的金星牌彩电,14寸,价格是1080元,家里买一台电视往往需要付出一年多的工资。

对于这些贵重物品,绝大部分家庭都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因为价格贵,收入不高,购买这些家电产品要花销一大笔钱,当成宝贝一样对待就不意外了。也是正是这样一种对于家电爱护的态度,让不少老家电得以长寿。

(3)对品质的敬畏之心

这里有一个关于品质的小故事:

1985年的一天,张瑞敏的一位朋友要买一台冰箱,结果挑了很多台都有毛病,最后勉强拉走一台。朋友走后,张瑞敏派人把库房里的400多台冰箱全部检查了一遍,发现共有76台存在各种各样的缺陷。

张瑞敏把职工们叫到车间,问大家怎么办?

多数人提出,也不影响使用,便宜点儿处理给职工算了。

当时一台冰箱的价格800多元,相当于一名职工一年的收入。

张瑞敏说:“我要是允许把这76台冰箱卖了,就等于允许你们明天再生产760台这样的冰箱。”他宣布,这些冰箱要全部砸掉,谁干的谁来砸,并抡起大锤亲手砸了第一锤!很多职工砸冰箱时流下了眼泪。

在那个年代里,中国的家电品牌们,对于品质的敬畏远甚于现在。

写在最后:关于工匠精神

在中国的历史中,我们有一个令人骄傲的祖师爷鲁班,但有这样的“传统”,并不等于形成了这样的“文化”,我们的家电企业还普遍欠缺一种对技术和质量精益求精的“傻劲”——产品的魅力终究还是来自于品质与服务本身,消费只有建立在品质的基础上才能长久。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