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思考和建议

来源:世纪桥 2018年11月01日 11:37

蔡笃瑜

摘要:长久以来,在大学生的心目当中,思想道德修养课都是可有可无的课程,甚至于我们自己的专业教师,都没有真正重视这门课程,原因在于从该门课程的重视程度,以及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所做的设计和规划,以及如何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授课教师都没有进行认真地思考。本文从学生需要获得的知识实际出发,以经验和事实说话,思考如何优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优化;基础课;思考;建议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5)08-0040-0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大学课程中的重要部分,对学生思想道德的理论修养和实际养成有着重要意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理论阵地,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体现了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要求。无论是从国家、社会的层面,还是从个人成才需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都是高校大学生提高道德素养、增强法律意识、促进社会发展强有力的理论保证。因此,重视此门课程的授课,并使其能够进入学生的头脑并内化成为学生的一种本质和意识。这是我们高校基础课的重要问题。

但在现实当中,这门课程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教师没有意识到该课程对学生未来人生的影响,学生也存在着思想误区,认为该门课程没有专业课程重要,甚至于一些专业老师对基础课也有着错误的认识,认为该门占用了专业课的课时和学分,还有建议取消该门课程的做法。笔者认为,这种现象既有外在原因的影响,还有我们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没有从实际出发,没有抓住课程中所需要的与时俱进的热点问题结合起来进行讲解,导致授课的教师疲惫,听课的学生也觉得索然无味。若要扭转这种局面,我们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现实当中,我们的“基础课”存在什么问题呢?多年的工作思考和研究,笔者认为,存在问题如下:

一、对基础课重视和认识不够

学校没有发动起对基础课的重要性的宣传和重视,导致很多专业老师认为,基础课一点用处都没有,可上可不上。笔者就曾听到过类似的多种说法,每次都是在为维护基础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做说明。专业课教师的这种态度,极大的影响学生接纳和认同基础课,也不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甚至起到负面的影响。而基础课的教师,面对此种状态,秉持着得过且过的态度,不奋起抗争,不理直气壮的维护基础课的尊严,一味的隐忍退让,导致基础课的地位愈发的低下。

二、教师观念更新不够,责任意识薄弱

基础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肩负着为学生提供思想保证的重要任务,也是一门与时俱进的课程,是人生的入门课。这门课的好坏,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发展,关系到未来中国的走向。因此,如果需要教师做表态的话,我们认为是课程自信,这不仅是我们的专业,更应当成为我们的事业。很多基础课教师责任意识薄弱,认为学生对该门课程的重视及兴趣对我们而言并不重要,仅仅当成是一门课程来讲授,没有从思想高度,从国家角度去看待学生掌握该门课程后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教师如果没有及时对教案做增加和更换,授课内容几十年如一日,必定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因此,我们要任重而道远,要有责任意识,因为这门课程的好坏,已经不仅仅是课程本事的事情,它已经上升变成了整个社会的事情。

三、教师上课过程枯燥无味,缺乏激情

教师没有从实践出发,没有从现实的形势对授课内容进行增减,内容不充实生动,缺乏现实感和针对性。课堂氛围不热烈,由教师一个人讲授,学生不积极参与。或者教师所举的例子没有从现实出发,有些例子已经非常缺乏说服力,不能吸引学生思考。教师没有积极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一个人完成整堂课的授课任务,没有把学生纳入到课堂讲授范围之内,没有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课堂的纪律可想而知,反过来,教师因为这样的课堂气氛,更加气愤,甚至不对学生做任何的组织和要求,只顾自己把讲义念完为止。这样的课堂,教师和学生都失去了兴趣,不仅没有做到教学相长,甚至可以说是教学倒退。

四、 授课方式以灌输为主,缺乏互动

学生从自身的层面上,没有感觉到“基础课”的重要性。特别是现在考核方式改革后,学生已经不必在此门课程中进行闭卷考试,因此对这门课程更加的不予理睬。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实际上,我们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教师对课程的把握还不够扎实,对于课程所要达到的目的不够明确,没有通盘考虑学生的需要,没有意识到教师在这门课程中肩负的责任,导致在授课上的被动,也使得学生对课程失去兴趣。现代学生对字面上的意义已经失去探求的兴趣,没有相应的事实,学生就会认为老师是在讲大道理,照搬书本知识,而这些,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若想要改变学生的观念,就要先从改变教师的观念做起,教师要意识到这门课程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要起到教书育人的作用,更加要用心思考如何上好每一节课。

五、 引领课堂的技巧薄弱,缺乏统筹

基础课在每一节的课程里面,都有不同的内容,这也意味着每一个章节教师都必须有自己的授课技巧,如何把书本的知识放到学生的脑袋里,这是对教师授课的一种考验,也是课程能够吸引学生的一个法宝,不同的章节需要不同的授课方式,教师要学会娴熟运用,要得心应手的把枯燥无味的讲授式的课程变成学生积极参与的活动,这也是教师在授课过程要面对的基本问题。

如何解决在基础课中存在的问题,笔者从多年的授课中总结如下几点建议:

(一)全员重视,加强基础课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要实施政治理论课的人才培养工程,大力推行一系列的基础课教学的改革,加大对基础课的扶持,进一步统一基础课教师的思想,加强责任意识,重视对基础课教师的培养。及时对基础课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思想理论水平和学术研究能力。并创造机会把基础课教师“送出去”,增强他们的理论视野,改变教师对自身职业认知的误区。在全校范围内发起教书育人的讨论,克服专业教师仅限于教书,而把育人环节直接省略的做法。突出加强基础课教师的作用。

(二) 结合实际,准确了解学生的需要

对教师而言,我们是铁打的营盘,学生是流水的兵。特别是思政课这门课程,讲究的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所以,掌握他们的思想,了解他们的需要就十分重要。每一级的学生的思想状况都有所不同,课程设置过程中也针对社会和个体的需要,从不同层面对课程进行规划,教师就要理解每一节课中所要给予学生的感受和需要培养的意识,才能有的放矢的进行讲解,才能在学生的心里播下责任和爱的种子。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要事先要有充分的准备,才能为课程能够深入学生的心里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对学生而言,给他们安排课后作业和下节课需要思考的问题十分重要,这就要求我们老师更加辛苦一点,对自己的课程有系统的考虑,清楚自己想要给学生什么样的一种体验,从而设计相应的授课过程,使上下节课借此得到衔接并具有连贯性。

(三)认真设计,根据课程需要更换授课主体

在授课过程中,我们要随时根据内容的变化,改变课程的授课方式,根据课程需要把学生推上讲台。要组织形式多样的授课方式,比如,分组讨论、辩论等等,然后让他们推举同学上讲台进行总结,让他们成为授课主体,树立起学生是授课中心的理念,让学生主动参与授课,让他们进入到真正的角色思考,理解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理解大学生的成长对社会和个人的重大意义。使教学成为教师和学生沟通和交流的互动平台。

(四)引发讨论,对时事热点问题进行分析

每一次的授课过程,都会伴随国际国内一些热点问题的出现,这些热点可以成为我们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种良好范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应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我们进行解析,这些方法不仅提升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又极大的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而且,教师要随时更换自己的备课设计,及时把相关的讨论融入到课程中,让学生感受到思政课的与时俱进。在讨论中还可以拨乱反正,对学生思想中混淆不清的判断做清理和引导,因势利导,有的放矢。真理就会越辩越明。因此,在课程中结合这样的讨论非常有必要。锻炼了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正确理解和认识。

(五)深入讲解,善于结合社会实例进行讲解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在每一次课中设计一个讨论热点,这个热点和社会的道德层面相结合,对学生的道德观的形成,对学生善恶观念的形成都会有引导作用。教师要抓住和课程相关的敏感的新闻来做文章,让学生了解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社会现象,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应该有怎样的原则,这些都对学生的是非观念的正确形成,道德的内化有及其重大的作用。

(六) 利用视频,引导学生的理解和思考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也为课程的深入思考提供可能。课本中提出的事例,如果我们再给出相应的视频,课堂教学就更有吸引力。在每一堂课的设计中,如果需要用到视频,我们就要思考视频带给学生的结果,引导学生随着视频所给出的内容进行讨论,引导他们思考课程的重难点问题,并对此有自己的结论。老师在最后时间总结说明,并对学生的结论给予评价,这些方法都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接触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并思考生活中发生的事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七)通盘考虑,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

教师对于每一堂课,都要有初次上课的激情,对每一节课所要带给学生的启发和知识点都要有所把握,要全面的把握每一节课当中的重难点,有的放矢的引导学生的共同思考,让每一节课在教师的指挥下,组织学生来一起完成,可以用讨论、辩论、演讲等方法达到我们的目的,激发学生对思政课的热情和兴趣,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这才是一堂课中我们想要得到的结果。

参考文献:

[1]伊文婷.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适用于高校思 政课教学的可行性探讨[J].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2,(5) .

[2]佘双好.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教学的思考[J]. 思想教育研究, 2012,(4).

[3]李晓晴.研究型教学模式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1).

[4]荆蕙兰,许楠.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教学模式的 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3).

[5]牛玉萍,孙林.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 教学内容建设的探讨[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5).

[责任编辑:褚永慧]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